贵州现代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4-12-29 08:56来源:能源新观察浏览:1025
煤炭业 煤化工

 

    贵州探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542.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煤层气资源丰富,位居全国第二位;贵州有可靠的水源满足煤化工发展需要,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位居全国第六位,达到全国平均值的两倍。贵州兼具发展煤化工的两大要素。

 

   “富煤少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既表明了加快发展煤化工是拉动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贵州推动“百千万工程”(省级重点抓100户企业立标杆,市级重点抓1000户企业强骨干,县级抓10000户企业夯基础)的重要增量。

 

   4月17日,毕节市年产600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取得了国家发改委“路条”,成为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煤制油项目。

 

   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20万吨甲醇、15万吨二甲醚项目成效明显。这个项目是贵州省第一个充分发挥丰富的磷、煤、水资源综合优势,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的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也是贵州省第一个采用壳牌煤气化技术的循环经济型磷煤化工生态型工业试点项目。

 

   今年6月,省委书记赵克志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会议上明确提出: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继续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发展,抓好煤炭液化、气化、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等项目实施,大力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尽快形成贵州省煤化工产业新优势。到2020年,全省煤制油、煤制气要分别力争达到1000万吨和40亿立方米的目标。

 

   这样的战略构想和目标,不仅意味着贵州在发展新型煤化工上已经开始行动,也意味着这个能源大省在“能源革命”的转型中步伐加快。而一系列来自政策层面的“利好”和企业的各种“试水”,正释放出贵州发展现代煤化工的积极信号。

 

   产业现状:刚刚起步初具规模

 

   贵州省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组合良好、发展煤化工条件得天独厚。国发2号文明确将贵州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支持贵州省加快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电化资源深加工基地。

 

   “但到目前为止,贵州省煤化工发展仍是传统化工占主导,现代煤化工才刚起步,基本情况不容乐观,企业绝大部分亏损,产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贵州煤化工资深专家、贵州东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张万福表示。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形成了以焦化、煤制合成氨、尿素、甲醇、二甲醚等产品为主的煤化工体系,以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贵州金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鑫晟煤化工有限公司、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逐步发展成型,基本形成了以贵阳市、毕节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黔西南州等为重点的产业区域布局。

 

   就具体装置而言,有天福化工年产30万吨合成氨、20万吨甲醇(15万吨二甲醚)、2.5万吨二甲基亚砜项目;金赤化工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项目;开阳化工50万吨合成氨项目;黔桂焦化130万吨焦化项目等重点项目均已建成投产;黔西3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氯碱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张万福说:“但贵州的煤化工项目除了二甲醚、乙二醇外,其他产品基本都是合成氨、甲醇等初级产品,全省煤化张万福说:“但贵州的煤化工项目除了二甲醚、乙二醇外,其他产品基本都是合成氨、甲醇等初级产品,全省煤化工产业层次总体比较低,现代煤化工产能比重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随着煤炭资源加工的不断深化,产业链延长,产品逐渐升级,煤化工的经济效益也会不断提高。据测算,煤转化为尿素可增值3倍,转化为甲醇可增值4.5倍,转化成二甲醚约增值6.3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转化成甲醛、聚甲醛可以增值近3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增值近80倍,但是,目前贵州省煤炭转化利用方式比较粗放,转化增值率较低,因此加快贵州省煤化工向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现代煤化工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煤炭利用方式,提高煤炭转化增值率。

 

   发展困局:亟待盘活企业存量

 

   针对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存在的主要困境,如何将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贵州的跨越发展?

 

   张万福表示:“总的来说,我认为对于目前贵州省的煤化工企业应该以盘活存量,拓展增量为主。新建煤化工项目要合理布局、选择合适的产品,积极支持和引导煤化工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他举例,贵州省目前已经形成以天福化工、金赤化工、鑫晟煤化工、东华新能源、开磷集团、贵州宜化等为主要代表的甲醇重点生产企业,甲醇年产能170万吨,而从市场来看,甲醇产能已经过剩。

 

   早在2009年,为充分发挥贵州煤炭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贵州省就开始进行甲醇汽油推广应用。2010年6月,明确在贵阳、六盘水、黔南、黔西南、铜仁、遵义6个市州开展甲醇汽油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然而,在推广应用工作中,也存在甲醇燃油产、供、需等有关环节尚未形成合力的利益关系和定位机制,导致销售企业积极性不高;价格激励作用不明显;甲醇汽油加注点布局不均衡,无独立的加注点;宣传力度不够,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同样,因为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贵州的其他现代煤化工的中间产品还遭遇了“出口转内销”的“尴尬”。贵州现代煤化工近期规划项目主要产品为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但是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均为煤化工产业的中间产品,这些产品的下游企业大多在沿海城市,往往需要运输到外地进行深加工。随着大量布点类似项目,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已有逐渐趋于饱和的态势,贵州因为本身采煤成本相对较高再加上运输费用,在价格方面与省外企业相比并没有竞争优势。

 

   贵州本身就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省份,每年需要外购大量的汽柴油、天然气解决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油、气的目标市场就在贵州,可以考虑适度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来贵州投资合作建设煤制油、煤制气项目,部分解决本省的油、气供应问题。”张万福说。

 

   未来路径: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

 

   今年,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同意贵州省开展甲醇汽车试点的函》,正式同意贵州省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这为加快甲醇煤化工产业发展和引进甲醇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预计几年后贵州甲醇燃料利用量最高将达到每年100万吨以上。业内专家认为,解决甲醇价低、规模过剩问题,生产甲醇的企业可以抓住上述政策机遇,考虑将产业链延伸至甲醇汽油、甲醇制乙二醇、精制甲醇等领域。

 

   “根据贵州省内资源情况、现有的煤化工企业布局及煤化工产业园的特点,要发展现代煤化工,还可以考虑在六盘水、毕节地区规划建设两大煤电化工园区。”张万福说。

 

   煤化工产业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资源密集。丰富的资源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一个较大的煤化工开发区需要百亿吨以上的煤炭资源,此外,丰富的水资源也是发展煤化工的保障。

 

   第二、资金密集。煤化工产业属于投资大、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如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经济规模为每年40亿立方米,总投资达240亿元,一套60万吨的煤制烯烃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

 

   第三,技术密集。煤化工产业的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产业的技术含量高,煤化工装置多为连续化生产,对操作水平、控制水平要求高。

 

   第四、产业关联度大。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关联产品和副产品,单一产品的化工生产企业较少,技术越先进,加工深度越深,提供的关联产品越多,因此,化学工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料资源,凭借深加工技术变废为宝、使原料综合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其次,煤化工生产过程也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生产装置的园区集约化建设最能实现化工物流和能量综合利用,能有效地减少产品成本、降低费用。

 

   第五、构建产业集群。园区模式建设可以实现生产装置集中布置,资源共享,集约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煤电煤化工园区的发展有利于高新技术的聚集和协调。

 

   第六、环保要求严。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三废指标控制严,处罚力度大,对煤化工项目的装置水平和生产管理要求会越来越高,无形中会提高煤化工新建项目的门槛。

 

   “基于这些特点,在省内资源集中地区发展大型煤化工,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考虑在六盘水煤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及相关产业和与之配套的煤炭开采业;毕节地区煤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及相关产业和与之配套的煤炭开采业。”张万福称。

 

    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贵州煤化工产业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大力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使贵州优势能源、矿产、水资源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水平,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注:部分数据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
资质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