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金三角“各自为政”局面将改变?

发布时间:2014-12-16 09:21来源:中国化工报浏览:1025
煤化工,煤炭
     一幅宏伟的呼包银榆经济区蓝图,让内蒙古能源化工产业站在了扭转“一煤独大”不利局面、实现行业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新起点上。记者12月初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分析会上了解到,作为国务院批复实施的《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体区域,内蒙古把能源化工当成区域振兴的重点突破口,正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动出击积极谋划,并协同陕西、宁夏两省区,完善体制机制。同时,自治区还明确各盟市责任分工,探路构建一体化呼包银榆能源化工经济带,力争使其跃升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以及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抓住机遇 能源化工先行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欧晓理日前在参加呼包银榆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时指出,我国富煤、少油、缺气,按目前年能源消费量4亿吨计算,仅够用25年。而通过采用煤制油等现代技术生产煤化工产品能够节约宝贵的石油资源,是未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可行途径。内蒙古煤炭资源富集区大多进入呼包银榆经济区之内,以能源化工为主题的经济区将在保障未来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把呼包银榆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家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带。作为煤炭等矿产资源大区,内蒙古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把目前简单地输出煤炭资源为主的经济格局提升为煤炭深加工发展为主的产业格局。因此,内蒙古把优先布局发展能源化工与另外两省区一体化发展确定为推进《规划》实施的首要任务。”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学院副院长李继林教授如是说。
 
     据李继林介绍,国务院2012年10月批复同意实施的《规划》显示,呼包银榆经济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腹地,有着能源“金三角”的美誉。该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和阿拉善盟,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以及陕西省的榆林市,这些地区都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仅以内蒙古为例,该区域共涉及8个盟市43个区旗县,区域面积占到整个经济区的76.4%。此外,该区域产业特色鲜明,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城镇化水平较高,又面临国家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内能源化工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有利形势,发展潜力巨大。
 
     内蒙古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列入《规划》的内蒙古各盟市地区是全区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规模以上能源化工企业占比约达到70%,且集中了全区80%以上的能源化工产能。《规划》实施2年多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牵头下,2013年和2014年分别在呼和浩特市和银川市召开了2次呼包银榆经济区首届市长联席会议,并形成了规范的对话与协商平台。此间,内蒙古主动沟通协调宁夏、陕西等地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扎实推进《规划》的有序实施。据统计,2012~2013年,内蒙古纳入呼包银榆经济区的区域生产总值由1.16万亿元增加到1.23万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2.5%增加到7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由8011亿元增加到9290亿元。
 
     这位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经过不断探讨摸索,今年10月~12月,依据《规划》要求及首届市长联席会议机制的实践,内蒙古再次修订完善了在呼包银榆地区的产业定位分工和落实方案。修订后的总体思路是优先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统筹煤炭、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优化煤化工等产业布局,重点打造黄河两岸能源化工产业带,构建国家综合能源化工基地。
 
     此外,为使《规划》内容更有可操作性,内蒙古还细化了各项具体工作:在呼和浩特市,重点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石油化工、化肥和聚甲醛四大产业集群,培育建设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新材料、生物化工技术三大成长性高新技术产业;在包头市,利用老工业基地优势,围绕建成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稀土新材料、现代化工装备制造业、新型煤化工基地的目标,全面实施3个关键化工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神华煤制烯烃二期开工建设;鄂尔多斯市要着力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着力发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乌海市要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焦化、聚氯乙烯生产加工基地;巴彦淖尔市依托水煤组合,打造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基地,同时利用风光资源,打造新能源生产基地,建成境外资源化工深加工基地;乌兰察布市要充分利用当地萤石和石墨资源优势,同时利用好连接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冀地区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氟化工、石墨炭素新材料及能源化工物流业;阿拉善盟要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同时,全区要以区域大都市为核心,整合陕西、宁夏城市群要素,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突破界限,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实施资源有效组合以及合作进行“水权转换”等措施,努力形成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趋利避害 多项症结待解

 
     在国家搭建这一利好平台的2年多时间里,呼包银榆经济区各省区城市群间协同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期间也不乏多个跨省区合作共建的大型等各类项目,但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经济区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目前,困扰该经济带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各地都大上能源化工项目,而且非常集中,产业同质化竞争与行政分割现象严重。”李继林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他说,尽管经济区获批复以来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区域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要素跨区域整合难度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任务艰巨、地区行政壁垒障碍、缺乏区域合作制度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宁夏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段庆林对此也持有相近的看法。他认为,一方面,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来和陕北、宁夏东部都是密切相连的经济体,且近年来也是全国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内蒙古的经济中心在“呼包鄂”,榆林地区与西安并行形成了陕西省的经济“双核心”,银川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也非常快。但是,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该区域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同质化现象明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不协调以及交通不便等诸多症结。另一方面,呼包银榆经济区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区域经济合作,然而这个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较为集中,产业结构同质性较强。此外,该区域又是黄河中游“几”字形的生态经济区,面临着草原、绿洲农业等生态环保问题。
 
     除了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行政区划分割也制约了当地的区域发展合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蒙古大型化工企业老总向记者诉苦说,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区的企业,因分属不同行政区划,尚未形成一体化的发展规划,过多过剩的能源化工项目一哄而上,加剧了企业的同质化竞争。此外,该区域早就有煤炭调配调剂及共同进行生态环保治理的合作意向,但三地企业很少就这一问题开展具体交流。区域间如何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已经成为当地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此外,近几年该经济区主要是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过多强调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未来企业要转变过多依靠资源消耗和资金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型升级将成为当地化工企业的必由之路。
 
     纵深合作 尚需顶层设计
 
     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欧晓理曾在呼包银榆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上坦言,这一区域都是资源富集城市,各城市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同质化竞争,但中央确定呼包银榆经济区的目的,就是要探索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实现城市间59个县区抱团发展、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未来国家发改委将综合协调、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的落实。
 
     不过,李继林等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蒙古联合陕西和宁夏共同构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呼包银榆经济带,实现区域内能源化工行业纵深合作离不开“顶层设计”。为此,建议国家在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尽快研究出台促进一体化发展的实施细则。根据经济区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优势,编制出台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形成城市间传统产业互补、优势产业合作、新兴产业共建、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当前受国家限制PVC、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政策影响,经济区各城市在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和循环经济过程中,上游产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制约。建议在产业淘汰和整合过程中,有关部门能够按照《规划》对经济区的定位,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对经济区内的能源、煤化工等产业放宽行业准入标准,优先布局经济区。三是支持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经济区交通、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滞后,建议加快推进包头—鄂尔多斯—榆林—西安快速铁路、银川—榆林—太原城际快速铁路、集宁—二连铁路双幅电气化改造,临哈高速公路和乌海西—吉兰泰—查干德日斯—策克铁路运煤通道建设。四是对经济区用水指标给予适当倾斜。由于经济区地处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加上黄河用水指标的严格限制,严重制约了经济区发展。为此,建议经济区内用水指标单列,增加黄河呼包银榆过境段的水资源配额,支持开展跨区域水权转换工作,加快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在经济区内尽快规划实施一批大中型水利大型工程,建立黄河水资源丰蓄枯调的供水机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配合呼包银榆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内蒙古能源化工产业已经加速调整升级。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秉军介绍,下一步内蒙古一方面要重点提升焦化等传统化工、做强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加快建设新型化工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快煤电、化工与有色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煤炭—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煤炭—电力—稀土新材料产业链,在融合中实现多元化发展。蒙西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做好现有煤烯烃、油品、天然气、二甲醚等示范项目的考核验收和总结工作,稳妥推进热熔催化法褐煤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应用,建设现有煤化工产业自主创新和二氧化碳排放与捕捉实验基地。另外,需要采取“打捆”配置煤炭资源、增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等办法,加快打造特色能源化工园区,吸引和推动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化工、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在内蒙古聚集壮大。
注:部分数据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
资质声明